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农业要闻

执发展之“笔”绘壮美画卷——宝鸡市抓县域经济促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编辑:弓旭东 来源:宝鸡日报社 发布时间:2024-08-23 10:03 浏览次数:

初秋时节,满目葱茏、万物竞秀。行走在西府大地广袤的农村,乡村美景随处可见。
   蜿蜒整洁的农村公路连通四方,青砖红瓦的农家新居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绿树随风舞动……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诗意成为现实。
   与村庄美相得益彰的则是西府人执发展之“笔”,用心血和汗水绘就的一幅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纵观渭河两岸、南山北塬,眉县猕猴桃、岐山“一碗面”、太白“高山无公害蔬菜”、千阳县矮砧苹果、陇县奶山羊……勤劳的西府人依托一个个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抓县域经济促乡村振兴,是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一四五十”战略“十项重点任务”之一。近年来,我市深化“4321”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实施首位产业壮大、精准施策增收、园区经济带动、乡村建设提升、乡村人才引培、乡村治理铸魂“六大行动”,大力培育发展特色经济、联农带农经济、集体经济和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乡村全面振兴步伐不断加快。
   今年上半年,我市县域生产总值575.28亿元,增速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491元,同比增长6.9%,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考核稳居全省前列。宝鸡人用实际行动为产业兴、村民富、乡村美的目标交出了完美答卷。

紧盯重点 

首位产业增添发展活力

“薄筋光、酸辣香、煎稀汪”,在宝鸡,咥上一碗酸辣爽口的岐山臊子面,正是西府人引以为豪的“家乡味”。而如今,岐山县把臊子面、擀面皮做成了“一碗面”经济。
  作为岐山县首位产业,“一碗面”经济已成为岐山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成为宝鸡的“地域名片”“经济名片”。
  “我们把做大‘一碗面’经济作为引领乡村振兴、助推农民增收、推进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坚持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同志说,岐山县一碗面全产业链典型县入选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建设名单,去年“一碗面”市场总产值已突破148亿元。
  羊乳产业是陇县县域经济的金字招牌。从牧草种植到良种繁育、从生态养殖到产品加工再到羊粪回收利用,科学环保的羊乳产业链为陇县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动能。
  6年前守着大山放羊的陇县城关镇北关村人王会军对此深有体会。2018年,靠着政府补贴的资金,他创建了陕西陇县会军奶山羊养殖场,和爱人一道精心照看着260余只奶山羊。
  “这些羊可是我们的‘命根子’,给它们吹电扇、睡‘席梦思’、喝恒温水、吃营养餐,一点都不敢慢待!”王会军笑着说,虽然每天起早贪黑很累,但家里的收入不断增加,算下来一年纯收入可达20多万元,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在陇县,像王会军这样的“羊倌”有184位,全县还有4个万只羊场、规模化养殖场216家,奶山羊存栏达52.7万只,全产业链总产值达85亿元。
  “我们把奶山羊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首位产业,确立‘100万只奶羊、全产业链产值200亿元’的战略目标,大力发展‘领头羊’经济,聚力打造百亿生态乳都。”该县畜产局相关负责同志说。
  以县域竞争力催生乡村振兴的原动力。如今,凤翔区白酒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元,眉县猕猴桃产量全省第一,陇县奶山羊规模化程度和羊乳智能加工水平全国领先,千阳矮砧苹果面积全国最大,凤县跻身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林麝存栏量全国第一,扶风县、眉县入选中国县域旅游百强县,太白县跻身中国绿色生态蔬菜十强县。
  首位产业多点开花,让宝鸡人在乡村振兴中“大展拳脚”、铿锵前行,产业兴旺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把稳基础

特色产业增添致富动力

  特色产业是一个地方独具魅力的地域名片,也是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
  西秦刺绣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千阳刺绣作为西秦刺绣的代表,更是该县独具特色的产业之一。憨态可掬的虎头帽、各式各样的香包、活灵活现的仿真刺绣……一件件由千阳县的“绣娘”们亲手制作的产品,每天大批量销往全国各地。
  日前,记者在千阳县西秦刺绣产业园看到,绣娘们正在加紧赶制订单产品。随着电脑绣花机飞速走针,刺绣的图样10多分钟就能完成,随即进入目检、后加工环节。
  据了解,产业园通过“公司+合作社+绣娘”发展模式,为该县21家刺绣合作社提供新品研发、人员培训、技术指导、网络销售等服务。“我们没有严格的上下班时间,绣娘经过统一培训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居家灵活缝制,工资采取计件制,绣娘月工资在几百元到三四千元不等。”产业园负责人王海燕介绍说,今年一季度,产业园售出了10万余件刺绣产品,产值达300多万元,带动近千人就近就业创业。
  产业“造血”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而发展农业产业的核心,就是要做到以“特”制胜。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渭滨区石鼓镇的石鼓现代农业园,一串串晶莹剔透的“阳光玫瑰”葡萄挂满枝头,数十名工人正忙着采摘、装运。
  石鼓镇石咀头村村民祖亮亮是其中务工的一员,他在园区干了10年时间。“平时在园区干些除草、浇水、修剪、施肥的工作,进入每年葡萄临界期,主要是绑枝、疏花疏果、套袋等,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园区管吃管住,每月能挣4000元,很不错。”祖亮亮说。
  “园区已建成高品质葡萄示范园400亩,带动脱贫户13户,吸纳当地长期农民工30人,直接带动当地农民800人就业。”石鼓现代农业园负责人宋春来说,目前园区在宝鸡高新区、千阳县、麟游县推广经验模式,预计带动6个镇15个村葡萄产业发展,规模达3000亩,为全市乡村振兴村企合作打造新的利益分配模式。
  围绕特色产业做文章,深挖“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延伸“产”的链条,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持续筑牢产业发展“蓄水池”,宝鸡人走得无比坚定。
  此外,我市还大力实施群众增收致富行动,积极发展乡村产业,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推进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和消费帮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联农带农经济……去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万余元,同比增长8.3%。

筑牢根基 

乡村建设增添乡土魅力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自古以来,关中西府就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们理想的居住地。如今,行走在宝鸡的村村落落,一路一景的文化长廊、美不胜收的文化广场、郁郁葱葱的绿化带……处处彰显着新农村的美好和活力。  

45be915f7dbffb1b5013be23d53d2a9.jpg

▲凤翔六营村泥塑产业带动村民创业致富 赵彬瑞摄

“环境美了,卫生好了,游客也多了。”每逢节假日,“中国泥塑第一村”凤翔区城关镇六营村就成了旅游胜地,前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最近正值暑假期间,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而来。“只要天气晴好,我们每天游客接待量有千余人。”该村相关负责同志说,用手艺吸引人是一方面,关键得靠新农村新面貌留住人,如今村上环境卫生“软硬件”跟城里没啥区别。
  走进六营村随便一户农家,屋里色彩艳丽的泥塑作品琳琅满目,桌椅板凳摆放整齐,家具一尘不染,厨房干净整洁,卫生间铺着地砖,用的是水厕,还有全套的淋浴设施。
  “‘厕所革命’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也改变着农民的生活习惯,干完活,在家舒舒服服冲个澡,一天的疲劳全消除,生活品质得到了提高。”一位村民说,六营村家家户户屋里干净、屋外光鲜,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六营村的乡村建设在宝鸡不是个例,如今,我市通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围绕环境美、产业美、治理美、生活美、党建强“四美一强”目标,坚持一次规划、统筹推进彰显宝鸡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前已创建2023年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43个。

03bccdbc428a8e768e39cd2f949cb2e.jpg

▲陈仓区香泉镇的美丽荷塘

乡村建设既要重“面子”,也要顾“里子”。乡村治理让这“里子”更加厚实。
  陈仓区东关街道双碌碡村就是我市乡村治理的典型代表。日前,记者来到该村看到,一排排农家房舍整齐排列,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路两旁栽植的樱花树、雪松树、垂柳等郁郁葱葱。
  “小桥流水、曲径相连,四围皆绿、竹兰梅松。没想到一个村子还有如此美景!”一位前来游玩的市民说。
  景美,得益于该村坚持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一场“硬仗”来打。而这个村美的不只是景色,更是村民的心灵。
  今年春节期间,有村民在村子里捡到一个手提包,里边装有3万多元现金,该村民第一时间联系村干部,一起等来失主。原来是一位江苏游客慕名来此游玩时遗失,这位失主拿着包激动地说:“太感谢你们这些朴实善良的人了,你们这个全国文明村实至名归!”
  而在这个村,纯朴、善良仿佛是刻在村民骨子里的DNA,中国好人、陕西好人、宝鸡市十大孝子都在这个村诞生过。
  “这得益于我们长期以来坚持推行‘五治融合’。”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利芳说,村上经常性开展“我们的节日”志愿服务活动,每年评选美丽庭院家庭、孝老敬亲标兵、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学子等,通过“以文润人”、身边人引导身边人,积极在全村传递正能量。
  双碌碡村的乡村治理是我市坚持以自治发动广大群众、以德治促进乡风文明、以法治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
  目前,我市实施乡村治理铸魂行动成果丰硕。凤县被确定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创建“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省级示范点26个、市级示范点50个;金台区被列为全国首批婚俗改革实验区;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现全覆盖。
  好环境为乡村振兴提成色,乡村治理让新农村有了新气象。宝鸡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从容运笔、加速前行,绘就一幅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