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A
签发人:赵海斌
宝农函〔2022〕96号
胡博磊、高军宝、陈宝宝、常宇博代表:
首先感谢你们对我市农机化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你们来自我市农业生产一线,提出的“关于提高机械化精密程度,减少粮食流失浪费的建议”,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减少资源浪费的前提出发,就我市目前存在的粮食机械收获损失率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工作建议。你们的提案发现问题及时准确,改进建议针对性强。现就你们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我市目前粮食收获机械及收获作业损失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我市农机化工作取得长足发展,截至2021年底,全市拥有农机总动力26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4.5%。拥有小麦联合收获机6500台,小麦机收率达98%,小麦收获基本实现机械化。玉米联合收获机1490台,玉米机收率达66%。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的全面提升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粮食产量和种植效益、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一)机械收获作业损失现状
正如胡委员提案所述,在农业生产机械化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农机作业质量不高是其中突出问题之一。在机械收获作业方面,据2021年市农业农村部门调查,小麦机收损失一般在国家规定的1.2%标准以内,但仍有部分小麦机收损失在2%-5%。机收损失超标,造成了极大的生产浪费,损害了农户利益,与“颗粒归仓”、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形成反差。
(二)机械收获作业损失率较大的原因分析
1、地块小、零散。目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形成了小麦地块零散、面积小的现状,且由于分户种植的播期、种肥、田间管理等各不相同,直接导致相邻地块小麦成熟时间不一致,进而造成农机作业时路径折返次数多、调整方向频繁,严重降低了作业效率,也使机收损失增加。
2、收割机机型老化。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机具保有量逐渐饱和,部分机具逐渐老旧,作业性能下降,作业损失增加。相对旧机型,新型纵轴流滚筒收割机具有作业效率高、脱粒清选损失率低的优势,但机具售价较高,近几年相对购机数量较少,更新换代慢。
3、调整操作不当。部分机手年龄偏大,学习能力有限,参加技能操作培训的意愿不强,作业时不懂得调整收割机各部位转速、高低、间隙、角度等;部分机手为追求作业效率,嫌麻烦没有按作业条件的改变随时调整收割机工作状态,造成损失增大;还有部分机手为追求作业效率,提高收益,工作时超过正常的作业速度,喂入量过大,损失加大。
4、收获时机选择不当。有些农户嫌小麦收获后晾晒麻烦,联系机手在小麦过熟状态收获;有些农机手为了增加作业量,挣更多钱,在晴好天气正上午收获完熟状态小麦,容易引起小麦掉穗或折断,从而造成田间小麦落粒损失;天气预报有雨,为了抢收,在早晨或晚上收获成熟度不足的小麦,易造成夹带损失,并且由于脱粒滚筒对物料作用时间长、作用力大,还会造成籽粒破碎多,收获质量差。
5、监管手段较弱。尽管国家出台了收割机作业质量标准,但一般可监管的是新产品出厂性能鉴定。对农机产品出厂后的作业质量农业部门只能进行宣传、引导,没有强制手段。加之收获损失测定程序较复杂,监管手段较弱。
6、农户维权意识不强。农户尤其是种植面积较小的农户,相对于农忙时节的农机手而言,处于弱势地位,话语权较弱,维权意识不强,加之不了解收割机作业质量标准或对作业质量要求较低,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作业损失较大的收割机违规作业。
二、我市今年实施的机收减损工作措施
近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高度重视粮食机收减损工作。2021年4月,农业农村部下发了“小麦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今年5月,省农业农村厅下发了“关于印发陕西省2022年粮食机收减损实施方案的通知”,从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工作安排、工作要求等方面对机收减损工作作出总体安排部署,市、县农业农村部门积极行动,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广泛宣传发动。各县区农业主管部门围绕“提质增效、减损增产”这一主题,在农机从业者中组织开展了小麦机收减损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微信群、悬挂张贴宣传标语、给机手一封信、与农机合作社和机手签订承诺书等方式,广泛发动动员,宣传机收减损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意义,通过新闻媒体对机收减损工作进行采访报道,为机收减损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二)加大装备更新。联合收割机老旧,作业性能降低是造成机收损失加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市、县农业农村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加大老旧小麦联合收割机报废更新力度,对报废后购置纵轴流等新型收割机予以财政补贴。同时,在国家购置补贴资金较紧张的情况下,向购置联合收割机倾斜。2022年夏收前,全市新购置小麦联合收割机481台,新型机具的投入为机收减损工作提供了装备保障。
(三)强化技能培训。今年夏收前期,市农业农村局对机收减损技能培训工作从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师资、培训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各县区农机 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精心安排、认真组织实施,培训工作成效显著。一是培训方式多样。受疫情影响,各县区机收前组织收割机驾驶操作人员采用现场授课、现场教学、座谈交流等方式,分片区、分区域开展了小范围、小规模的技能培训。5月26日上午,市农机中心组织全市120余名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全国农机化培训中心组织的“2022年谷物机收减损技术网络培训”。二是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内容包含农机手职业道德,收获作业损失标准与测定方法,联合收获机构造、工作原理、调整、维修、保养、驾驶操作、安全作业等。三是培训师资力量雄厚。培训教师由县区农机专业技术人员、联合收获机厂家技术人员和富有操作经验的机手担任。四是培训效果好。截至6月1日,市县农机部门共举办小麦机收减损培训班44场次,培训机手2100人。经过技能培训,机手职业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增强,收割机减损调整、操作技能提升,为全市夏收规范机收作业,进一步降低小麦机收损失打下坚实基础。
(四)开展技术服务。动员市、县农业农村部门120余位农机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机专业合社和农机大户,开展机收减损宣传,收割机检修、保养、规范安全操作、人员培训等技术服务工作。
(五)启动小麦机收减损比武竞赛活动。市农业农村局在全市启动了小麦机收减损比武竞赛工作,全市9个县区报名参加技术减损比武竞赛的小麦联合收获机98台,全部安装了具有自动测试机组作业位置轨迹和作业面积的检测设备。在夏收小麦收割作业期间,参赛收割机按作业规范正常作业,市县农业部门可在网络后台记录收割机作业位置和作业面积。竞赛评判小组将对记录的收割机作业田块进行损失测试,测出小麦收割机作业绝对损失量,评判作业质量优劣,对最优胜机组作出表彰奖励,以此引领带动全市机收减损工作迈上新台阶。
(六)开展机收减损监测调查。市、县农业农村部门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下发的“2022年主粮作物机收损失监测调查方案”,在全市8个县区建立了47个小麦、11个玉米技术减损监测点。今年夏收期间,市县农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按照测试规范对小麦收割机作业损失情况进行精确测试,摸清了机手损失“家底”,为后期“对症下药”提供了依据。
三、后续将采取的工作措施
做好机收减损、提高农机作业质量是农业农村部门一项重要的工作。我们将积极采纳胡博磊等4位代表的建议,充分认识提高作业质量、减少作业浪费的重要意义,加快老旧农机更新换代步伐,在收割机械的精密化、高效化、节约化上再下功夫,进一步采取得力措施,使机收作业损失达到国标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收割环节粮食损失,避免浪费,切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一)加快老旧联合收获机更新换代。
一是加大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实施力度,加快技术水平低的老旧小麦联合收割机报废淘汰步伐,推广使用高性能、高效率的小麦联合收割机;二是加强小麦联合收割机使用前维修保养,使小麦联合收割机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机收作业;三是鼓励引导用户购买纵轴流谷物联合收获机。纵轴流联合收获机具有脱粒行程长、分离面积大,对潮湿、难脱作物适应性好等优点,减损效果好。在今年三夏的机收损失调查中发现,新型纵轴流小麦收割机收割损失普遍在0.3—0.5%,远低于普通收割机。
(二)加快土地流转,实施规模化经营,为高质、高效机械化生产创造条件。
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的小地块“绺绺田”不利于农机作业,造成作业质量差、效率低。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将加快土地流转、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步伐,实施规模化粮食生产,为高质高效农机装备应用推广创造条件。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专业技能,确保规范操作。
继续加大机手培训工作力度,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从事农机驾驶操作行业,造就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的高素质农机驾驶操作从业者队伍,为标准化、规范化农机作业奠定良好基础。
(四)广泛宣传,提高农户维权意识。
减损就是增收,减损就是降耗。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广泛宣传机收减损,节约粮食的重要意义。在农户中宣传机收损失国家标准和简易测试办法,提高农户维权意识,及时制止违规操作,确保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宝鸡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6月21日
(联系人:张永科,电话:326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