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A
签发人:赵海斌
宝农函〔2024〕182号
倪世玄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数字乡村发展的提案》(第288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农业农村和数字乡村工作的关注和关心,现就提案建议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们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大力发展数字乡村、数字农业,抓生产、强建设,推进农业新科技、新技术广泛运用,不断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全省首台无人驾驶拖拉机与小麦联合收割机在我市实现无人化作业,首个无人农场初具雏形;“嘟嘟农机”智能网约服务平台获得农业农村部2023年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项目;我市无人农场建设、太白县数字乡村、陇县奶山羊智慧养殖产业分别被新华社、央视《焦点访谈》报道。一是筑牢数字乡村发展基础。积极推动农村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现数字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依托省农业农村监测分析平台、集成地理信息平台、物联网管理平台、数字乡村服务平台核心功能与技术,在渭滨区开展县级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的推广应用,在太白县建成1个数字乡村示范强镇。二是积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宽带、有网页、有持续运营能力“六有”标准,在全市扎实推进益农信息社建设。建成的县、村级“益农信息社”,打通了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助力了乡村振兴。三是做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在全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中,开设农产品电商、短视频制作、直播带货等手机应用技能课程,加大培训力度。加大宣传力度,组织有意愿、有需求、有基础的农民,通过“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和“云上智农”APP,开展手机应用技能在线培训。组织专家、教师和农技服务人员上线服务,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全面提升农民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把数字乡村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发展重点方向,抓基础、抓运用、抓提升,不断加快数字乡村建设。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数字农业发展。加快农业生产管理数字化改造,实现对重要农作物的种植类型、种植面积、作物长势、灾情虫情的动态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升农业种植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积极开展5G、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运用好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数字化管理和全过程监管。积极推动陕西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系统在我市的推广应用;加快推进千阳县国家数字畜牧业创新应用基地项目建设;针对宝鸡农业生产情况,研发适应性强、性价比高的新一代智能农机具;加快陈仓区利民无人农场建设步伐。
二是发展壮大乡村新业态。依托各县区资源特色,建设“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和“数商兴农”行动,引导农业企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利用各电商平台和短视频、直播带货等开展农产品宣传销售,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充分保护和利用乡村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智慧乡村旅游,拓展乡村旅游消费空间,打造以田园观光、民俗风情、农事体验、民宿度假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点。
三是抓好技能与素养提升。新时代城乡“数字鸿沟”问题的主要矛盾,正从基础设施差距转向数字素养差距。我们将围绕乡村不同场景,多开发一些让更多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应用软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提升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在完善农民数字技能培训机制上多下功夫,依托市县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机构,借助各级各类农民培训项目开展农民数字技能培训,将农民数字素养和技能提升工程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养等结合起来统筹推进,不断增强农民在数字时代的创造力。
感谢您对我市农业农村和数字乡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宝鸡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8月13日
(联系人:张华锋,电话:326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