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农业要闻

市农技中心发布:宝鸡市旱作节水技术指导意见

来源:市农技中心 发布时间:2023-11-21 08:57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节水农业发展,提升农业用水效率,有效改善灌溉条件,扩大灌溉面积,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技术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指示及在宁夏考察时关于发展节水型农业重要讲话精神,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地、以水定种、以水定产,紧紧围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目标,结合区域水资源特点和农业生产实际,积极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集雨补灌、抗旱抗逆等节水农业集成技术和机械化生产技术,建立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创新机制,强化服务,加大投入力度,形成节水增收长效机制,保障农业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二、基本原则

1、适宜性原则。结合各区域自然环境条件、经济能力、社会经济状况、农业生产特点和科学技术水平等情况,将相关种植区域划分成不同类型区,建立不同类型区的农业节水模式。

2、效益性原则。遵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3、持续性原则。整体把握水资源承载能力,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确定主要影响因素,预测未来承载能力水平,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本区域节水措施,保证人水和谐发展。

4、整体性原则。节水农业要与本区域农业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调整相结合,与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使其能够促进区域整体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技术模式

1、移动式(卷盘式)喷灌机、淋灌机节水灌溉模式

技术特点:移动式(卷盘式)喷灌机是一种将牵引PE管缠绕在绞盘上,利用水压通过水涡轮、变速箱以及传动系统转动绞盘,从而牵引喷头车自动移动和喷洒的灌溉机械。能够灌溉大面积的农田,也可以通过调节喷头来控制喷水量的大小,以满足使用者对喷灌水量的不同要求。有利于农业集约化生产和经营,是大田作物比较适宜的灌溉模式,适宜大面积推广,在我市粮食种植合作社和大户中已广泛使用。如国产的JP75/300型卷(绞)盘式喷灌机,每台价格3-4万元,喷幅为30m,每天可灌溉100亩以上。

技术优势:该设备具有机动灵活、管理简便、操作容易、省工省力、适应强、投资少(每亩100-200元)等优点。

缺点:耗能大,管道水头损失较大,运行费用较高。 

适用范围:移动式喷灌机、淋灌机适用于有水井或蓄水池等固定水源的所有地块,通常用于抗旱喷灌。

适用作物:小麦、玉米、大豆、蔬菜等大田作物。

2、管带微喷灌/滴灌模式

技术特点:管带喷灌/滴灌是利用喷灌带(滴灌带)输水灌溉,通常将输水干管固定埋设在地下,田间支管和喷灌带(滴灌带)可随铺随用、拆装搬移、周转使用。田间地头有出水桩即可实施灌溉。

技术优势:该模式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输水迅速、省时省工、节水、投资少(每亩100-150元)、能耗低、灌溉效率高、灌溉质量好等优点。

缺点:对水质要求较高,灌溉水必须进行过滤;微喷灌易受田间杂草、作物茎秆的阻挡而影响喷洒质量,均匀度受风力影响较大。

适用范围:该节水灌溉模式适用于有水井或蓄水池等固定水源的地块,适合普通农户使用。

适用作物:小麦(微喷灌)、玉米(滴灌)、苹果、猕猴桃、蔬菜等。

3、手动(半自动)喷灌水肥一体化模式

技术特点:该模式采用水肥一体化喷灌技术,由水源、首部(过滤、施肥、控制)、输水、灌溉四大系统构成;须配套建设控制房,购置安装加压泵、离心过滤器、恒压供水系统、施肥机等配套设施,输水管道和出水桩固定埋设在地下;采用手动或半自动控制方式。

按照14m×15m铺设PVC管网、安装出水桩,节水喷头的喷幅直径为15-16米。每3-4行设置一个阀门井,一般以阀门井为单位控制喷水杆数量和喷液量。为防止出水桩受到破坏及喷雾作业时喷水杆晃动,可在每个出水桩周围加筑水泥底座起到加固和保护作用。水源出水量为30-32m3/h,出水喷头流量控制在2-3m3/h,每次喷灌时安装2-3行节水喷杆(数量15-16个),即1小时可保灌大约5亩。切不可一次安装或启用喷水杆过多,以免影响喷幅、出水量和喷灌效果。

技术优势:该模式具有省时省工、节水节肥、管理简便等优点。

缺点:投资较高,前期建设成本约为每亩1000元;需人工安装喷水杆;影响机械化耕作及收获。

适用范围:该节水喷灌模式适用于有深井或蓄水池等固定水源、地势平坦的区域;适用于新型经营主体小规模种植的连片集中、田面平整的地块(50-100亩)。

适用作物:小麦、玉米(苗期)。

4、地埋式自动喷灌水肥一体化模式

技术特点:该模式由水源、自动控制、无线数据采集与传输、过滤、输水、施肥、灌溉七大系统构成;须配套建设控制房,购置安装加压泵、离心过滤器、恒压供水系统、全自动智能水肥机、远程控制系统等配套设施,埋设田间输水管网和自动伸缩喷灌一体化装置。

自动伸缩出水桩埋于地面下2.1米,可地上伸缩1m,升降式喷头沿作物种植方向以一管两行的形式布置,360度自动旋转,喷头间距15-20m,喷灌半径10m,喷头喷灌流量0.5-2.0m3/h/个。灌溉时,出水桩在水的压力下自动伸出地面进行喷灌;不用时,收缩到地下40厘米以下,方便机械作业。该模式采用自动水肥控制系统、无线数据采集传输系统和地埋自动伸缩式出水桩,可以实现手机平台软件控制与远程电脑控制。

技术优势:该模式具有设施先进、自动控制、省工省时、水肥均衡、节水节肥(节水64%,节肥45%)、节本增效等优点。

缺点:前期建设成本高,每亩2500元左右,管理维护成本较高。

适用范围:该项技术适宜于有机井、蓄水池等固定水源,且水质好、符合微喷灌要求,地势平坦、有条件建设微灌设施的区域。主要适用于由新型经营主体规模种植的粮食作物集中连片地块(300亩以上)。

适用作物:小麦、玉米(苗期)。

5、全自动滴灌水肥一体化模式

技术特点:该模式由水源、首部枢纽、输水管网和灌水器(滴头)四部分组成,可分为水源、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无线数据采集传输、过滤、输水、施肥、灌溉七大系统。采用目前国际主流的全自动智能水肥控制系统和无线数据采集传输系统,可扩展田间多项数据采集与传输,同时搭载GPRS功能模块,可以实现手机平台软件控制与远程电脑控制。水肥一体化田间输水管网由主管道、支管道、滴灌毛管、电磁(动)阀、排水阀等构成,使用果树专用滴灌管,滴水管架设在果树行间,离地高度40-60cm,滴头处于两株果树中间位置。

该模式根据果树需水需肥规律、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按照“控总量、减单量、增频次”的“量次兼顾”的施肥灌溉制度,通过全自动智能控制进行精准灌溉施肥,可实现水肥耦合、定时定量灌水施肥、节本增产增效优质的目标,提高水肥利用效率,促进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技术优势:设施先进、全自动控制、水肥均衡、节水节肥(节水60%,节肥40%)、省工省时、节本增效。

缺点:前期建设成本高,每亩3000元以上,设施管理维护较精细。

适用范围:该项模式适宜在条田规整、规模较大、水源及电网配套的渭北塬区推广;适宜于在有固定水源(机井、蓄水池)、水质好、符合滴灌要求,有条件建设滴灌设施、采用矮砧密植格架栽培的果园推广应用;主要适用于管理规范、果园面积30~100亩的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和果业龙头企业等。

适用作物:苹果、猕猴桃等。

四、工作要求

1、注重因地制宜。各县区要结合当地实际,开展研究调查,因地制宜、科学选择实施区域和技术模式,特别是在粮食作物上加大推广应用力度。

2、加强示范引领。各县区要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加强与新型经营主体合作,开展不同灌溉模式、节水模式示范,每年建设示范点2-3个。

3、强化宣传引导。各县区要高度重视宣传引导工作,及时挖掘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进行广泛宣传,形成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浓厚氛围。


主办:宝鸡市农业农村局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陕ICP备12009282号 网站标识码:6103000019

陕公网安备 610303020003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