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农业要闻

市农科院又一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来源: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5-07-14 15:15

近日,从农业农村部传来喜讯,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小麦新品种秦农33正式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这是我院继2022年秦农168审定后第三个国审小麦新品种。

秦农 33 的选育过程凝聚了科研人员多年的心血。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的科研团队在小麦育种领域不断探索创新,通过科学严谨的杂交选育流程及适应性鉴定,最终培育出了这一优质品种。该品种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产量高、适应性强。在中种黄淮麦区南片小麦试验联合体区试中,平均亩产557.1公斤,比对照周麦18增产4.79%,22点汇总,20点增产,增产点率91%。参加中种黄淮麦区南片小麦试验联合体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7.3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5.24%,增产点率90.9%。二是抗倒抗病性好。其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株高75cm左右,茎杆粗壮坚韧,抗倒伏突出,在遭遇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时,能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经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鉴定,其免疫条锈病,中抗赤霉病,中感纹枯病。三是品质优良。经品质检测容重818克、蛋白质15.2%、湿面筋36.7%、稳定时间6min,属中强筋小麦品种。秦农33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平原灌区,陕西省关中川道,江苏省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地区,安徽省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秦农33通过国审,将为黄淮南片灌区种植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在适宜种植的地区,秦农33有望凭借其高产优质抗病的突出特性,为种子企业和广大农户提供可靠的丰产保证和经济收入。

下一步,市农科院将依托建立的生物育种试验室,应用春化与加代技术、分子标记技术等大幅缩短育种周期,围绕优质、高产、多抗等目标,持续提升育种创新能力,不断选育出更多更好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为推动种业振兴和保障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主办:宝鸡市农业农村局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陕ICP备12009282号 网站标识码:6103000019

陕公网安备 610303020003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