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宝鸡市紧扣“调优结构、强化功能、提质增效”要求,持续优化驻村干部“选育管用”机制,抓实精准选派、教育培训、从严管理、保障支持等工作,派强用好全市528支驻村工作队、1637名驻村干部,推动干部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
一是强统筹优结构,派强生力军。下发《关于优化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全市派驻村(社区)579个,确定帮扶单位1021个、驻村干部1637名,其中市级单位221个、驻村干部298名,增派市级帮扶单位69个、驻村干部141名。区分脱贫村、易地搬迁安置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等5个类型,精准搭配驻村力量,优化结构、靠实责任。严格个人报名、单位推荐、党组定人、市县组织和农业农村部门审查审核“四位一体”审批备案制度,7月底前全市1637名驻村干部调整轮换到位,组建驻村工作队528支,实现“五类”村选派进驻全覆盖。
二是强培训提素能,确保融得进。坚持老带新上好第一课,严格执行15个工作日轮换交接制度,组织新老驻村干部开展一次座谈会、帮带入户走访等“四个一”活动,帮助新任驻村干部进入角色、融入群众、投入工作。全覆盖学精业务课,市县两级采取专题辅导、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方式,分层分批举办驻村帮扶培训15期、轮训驻村干部2048人次,实现对驻村干部培训全覆盖。促实干开设现场课,开展“摸实情、办实事、促振兴”调研活动,编印《驻村帮扶工作政策汇编》《工作指引》,促推驻村干部学业务、提能力、抓落实。
三是强管理促实干,用好指挥棒。实行“两单两制”推进机制,压实帮扶责任,强化过程管控,凝聚工作合力。建立“两单”明责,制定单位定点帮扶和干部驻村帮扶任务清单,精准确定帮扶事项3261件,明确目标任务、责任人、完成时限,定岗定员定责抓落实、促提升。坚持“两制”促干,以县镇为单位开展现场观摩、实地交流,落实县区季度督查、镇街每月例会制度,按照好(30%)、较好(60%)、一般(10%)三个层次对帮扶工作点评分析,作为年度考核、评先评优重要依据,传导压力、激发动力。1-9月,全市驻村干部协调争取派出单位直接投入帮扶资金7231.8万元、引进资金1.47亿元,采购帮销农特产品2848.38万元,帮助就业4390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642件。
四是强考评优保障,激发源动力。坚持“两考”评绩,抓实年度考核和期满考核,年度考核聚焦驻村工作实绩,在县域内评分排序“横向比”,全市评选年度考核优秀等次572名;期满考核对照一贯表现和帮扶成效,看成长、听民意“纵向评”,逐人明确使用方向。今年市派驻村干部期满考核优秀率达50%以上,30%左右干部由党组提出了进一步使用意向。强化保障常关爱,落实派出单位跟踪管理责任,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定期到村调研指导,督重点任务落实、听意见建议、开展走访慰问。严格落实工作经费、交通补贴、生活补助等政策,全市每年落实各类补贴补助3800多万元。树立导向重使用,单列驻村干部年度考核“优秀”等次不占派出单位评优指标,对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驻村干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2023年以来,市县先后提拔驻村干部104人、晋升职级职称86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