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县区动态

陈仓:“五良”协同共促产能提升 “五吨”联创开创丰产新局

编辑:张小兵 来源:陈仓区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4-09-14 14:18

陈仓区立足粮食安全,认真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锚定粮食周年亩产“吨半”目标,以“五良”协同为抓手,多点发力,综合施策,在周原镇、慕仪镇第三村、洞坡村示范推进五“吨”联创,生动实践绿色高产高效种粮模式,2024年创建区内小麦单产达1406斤,示范引领全区掀起了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的热潮,粮食安全主动权牢牢掌握在农民手中。

一、夯实责任,吹响五“吨”联创冲锋号

五“吨”联创(“吨粮田、吨粮村、吨粮镇、吨半村、吨半镇”)是陈仓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粮油作物生产能力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陈仓区扭住责任落实这个关键,依托省级吨粮镇、吨粮村创建契机,压紧压实责任,成立区镇两级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主要负责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区级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制定方案、督促检查、协调推动,镇级领导小组推进各项具体目标任务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联创格局,使五“吨”联创各项举措落地生根,吹响了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级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实现大面积单产提升的冲锋号。

二、“五良”协同,聚力粮食产能攀高峰

坚持良田、良种、良技、良机、良制“五良”协同,聚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广新优品种应用,实施科学管理、推进耕作机械化和规模化经营,促进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

一是建设“良田”筑牢基础促丰产。创建区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加快粮食产能提升、确保粮食安全的抓手,接续推进良田建设水平。2024年以来,周原镇投资850万元,对油坊村、高里村、亚子村的0.5万亩高标准农田实施改造提升,吨粮镇创建区内高标准农田达到6.6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5万亩,项目区实现了“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

二是推广“良种”深掘潜力提单产。陈仓区把选好优质良种作为种好粮的首要环节,“良田”“良种”结合激发耕地单产潜力。在每季播种前期,区农业农村局提前部署、及时开展种业需求调研,掌握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经销网点布局和农资配送等情况,确保全区农资供应充足。周原、慕仪两镇结合土壤墒情,科学选用优质、高产、高抗的伟隆169、西农226、西农100等小麦品种,小麦生长周期内抗旱、抗涝、抗病菌、抗倒伏等优势特性显现。慕仪镇王九利家庭农场选种西农100小麦品种亩产达1406斤,复种玉米后周年亩产能达到3000多斤,“良种”产能潜力充分显现,为稳产丰产奠定基础。

三是推广“良技”服务农民保丰收。以周原、慕仪2个吨粮镇,东关巩家泉、阳平新秦2个吨粮村为核心区域,优化小麦、玉米周年均衡高产高效轮作模式;示范应用玉米增密度“5335”、小麦“3335”宽幅沟播、种子包衣、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秸秆还田等实用技术,提高耕种管理质量,促进全区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今年,全区共实施农机深松1.4万亩、玉米增密度节本增效技术播种4万亩,辐射带动全区耕地土壤培肥改良技术措施总面积60.9万亩。

四是装备“良机”提高效率添动能。认真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提升全区机械化、信息化装备水平,发展现代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为粮食增产提供动能。通过整合乡村振兴衔接项目资金4205万元,在慕仪、周原等7镇22个村,实施村集体粮食社会化服务设施提升项目22个,支持农机、仓储、烘干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重点村粮食生产装备水平,示范推动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同时,周原镇、慕仪镇多家农机合作社应用、安装无人植保无人机24台、无人驾驶辅助作业系统23套,开展深松整地、植保飞防、激光平地等作业,实现准确定位、精准作业、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节本增效和作业质量监管等方面的新突破,带动全区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提高30%。

五是实践“良制”趟出种粮新模式。周原、慕仪镇率先示范推进土地适度规模流转、农民土地托管,积极推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1344”工作模式,增加季节性土地流转,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完善种粮服务体系,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吨粮镇”创建区及辐射区社会化服务托管面积已经达到15万亩,流转土地6.3万亩,托管农户及亩数与往年同期相比增长20%以上,使得原来分散的小农户力量聚集起来,小农户搭上了现代农业的“快车”。

三、五“吨”联创,引领粮食生产开新篇

按照“一镇一策、一村一策、一粮一策”原则,依据不同生态类型和生产管理水平,因地制宜,梯次推进“五吨”联创,创建区域粮食面积、产量“上得去、稳得住”,辐射带动全区粮食生产能力大面积提升,展开了主粮生产绿色节能、智慧科技、规模经营的新局面。

一是厚植绿能,环保农业和谐持续。陈仓区积极推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节水灌溉等科学标准的“绿色”举措,重点推广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全生物降解膜、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减少了农田污染;持续推进秸秆“五料化”利用,减少农业氨排放;落实“十四五”农业节水行动,节水灌溉面积不断扩展,持续深化全区粮食种植向“绿”发展。

二是创新动能,智慧农业初露锋芒。发展智慧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五“吨”联创通过试点,示范应用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的智慧农机装备,进行物联化、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农业有益尝试,智慧农业的强大动能正高速推进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跃升。

三是释放潜能,规模农业探出新路。陈仓区扶持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主体,在全区探索实践土地适度规模流转、农民土地托管,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单季流转、代耕代种、托管服务等方式,增加季节性土地流转,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完善种粮服务体系,为小农户开展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土地流转、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加速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探索新形势下确保粮食安全的新路径。

主办:宝鸡市农业农村局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陕ICP备12009282号 网站标识码:6103000019

陕公网安备 610303020003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