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将粮菜复合种植作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探索总结出“马铃薯复种胡萝卜轻简化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全程采用机械化,有效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短缺和土地季节性撂荒的问题,非常适合岐山、凤翔、扶风、千阳等地区大面积规模化发展。现将该模式核心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一、 茬口安排
早春地膜马铃薯于12月下旬至翌年3月上旬地膜覆盖播种,6月中旬至7月上旬采收;第2茬胡萝卜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采收。
二、 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
选用适宜当地气候和栽培条件的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耐贮运的脱毒种薯,如希森6号、希森226、沃土5号等。
2、种薯处理
播种前7~10天,将种薯切成大小30~50g、近方形的小块,并确保每个薯块上有1~2个芽眼。切块后30分钟内,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 kg、10亿cfu.g-1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50g滑石粉50 kg,混匀制成拌种药剂,每50 kg种薯切块需用药剂2 kg,在薄膜或无纺布上进行拌种。
3、 播种
12月下旬至翌年3月上旬,起垄、播种、铺滴灌带、覆地膜多功能一体机分批次陆续播种。按垄距100cm、垄宽60cm、垄沟宽40cm、垄高30cm一次起2条垄,每垄播2行、铺1条滴灌带。按大行距80cm、小行距20cm、株距20~25 cm呈“品”字型错开播种,播种深度15~20cm,每667m2留苗5300~6600株、种薯用量190~220kg。
4、田间管理
当马铃薯芽高3~5cm时,利用覆土机进行膜上覆土,覆土厚度3cm左右,对未破土出苗的马铃薯及时人工辅助破膜放苗。马铃薯播种后及覆土后,利用悬挂式喷杆喷药机,各进行1次化学除草,现蕾期结合中耕培土1次,培土厚度5~10cm,培土形状呈梯形。 出苗期、齐苗后、团棵期采用膜下滴灌各浇水1次,团棵期后适当控水,促进块茎生长;落蕾后小水勤浇,以利薯块快速膨大,降雨过多时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收获前10~15天停止浇水,促进薯皮老化,减少机械损伤。
5、 适时收获
当马铃薯地上部枯黄、块茎充分成熟时选择晴天进行采收。收获前用秸秆切碎回收机杀秧,用马铃薯收获机采收。人工捡拾、装袋尽量轻拿轻放,避免碰伤薯块。装袋后尽快移出田外,避免薯块被曝晒、雨淋和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三、胡萝卜栽培技术要点
1、整地施肥
马铃薯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每667m2均匀撒施腐熟有机肥3m³、三元复合肥50kg,耕翻深度30cm,播种前旋耕机进行旋耕,深度20 cm。
2、种子带编织
选用透水、透气、可分解的纸带,利用数控种子编织机,将丸粒种子按间距4cm、粒数1粒封装在带内,编织成种子带后缠绕成卷,以备播种。每667m2用种量200~250g。
3、播种
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采用开沟、起垄、播种、覆滴灌带多功能一体机,按垄距80cm、垄宽50cm、垄沟宽30cm、垄高20cm一次起4条垄,每垄播2行种子带、铺1条滴灌带。按大行距65 cm、小行距15cm、株距4cm播种,播种深度1cm,每667m2留苗4.1万株左右。
4、田间管理
定植后封垄前采用中耕机进行培土,培土厚度3~5cm,胡萝卜肉质根2cm粗时进行第2次培土,培土厚度10~15 cm;采收前15~20 天进行第3次培土,培土厚度5~10cm。土壤湿度保持在70%~80%;一般10~15天灌1次水,并做到灌水均匀;采获前7~10天停止浇水,防止肉质根开裂;雨后要及时排水。整个生育期一般灌水10~14次。采取少量多次原则,全生育期追肥2~3次。出苗后20~25 天、3~4片真叶时,结合灌水每667m2冲施三元复合肥5 kg;定苗后、肉质根膨大盛期,每667m2 各冲施1次三元复合肥10kg。生长后期应避免肥水过多,否则易造成裂根,也不利于贮藏。
5、 适时收获
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胡萝卜肉质根充分膨大时,采用机械适时分批采收。
四、经济效益
经实践验证“马铃薯复种胡萝卜”具有显著经济效益。马铃薯种植环节亩均生产性投入3500元,实现产值6500元,净收益达3000元;胡萝卜复种环节亩均投入1900元,产值6500元,净收益4600元。通过周年两季高效衔接,该模式实现亩均综合净收益7600元,投入产出比达1:2.1,显著高于传统单作模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